你的位置:飞艇为什么不用了 > 新闻动态 > 那些渝派房企及大佬, 现在都怎么样了?
那些渝派房企及大佬, 现在都怎么样了?
发布日期:2025-03-06 04:44    点击次数:120

在重庆,有两大行业涌现过众多的知名企业及企业家。一是汽摩行业,涌现过力帆、隆鑫、宗申、建设、嘉陵、银翔等摩企及众多摩帮大佬。二是地产行业,涌现过龙湖、金科、华宇、东原、协信、南方、财信、新鸥鹏、中昂、海成、国瑞等众多渝派房企及地产大佬。

在渝派房企中,龙湖、金科、华宇、东原、协信都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往,常常被人们称为五朵金花。

不过,商海沉浮,总有起起落落,经过这一轮惨烈的市场调整,渝派房企及其地产大佬们,境况已各不相同。

今天我们先来盘点一下渝派房企中五朵金花及其大佬的境况。

01

龙湖&吴亚军

吴亚军1964年出生于合川,西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前卫仪表厂。

1988年吴亚军辞职后选择做了《中国市容报》的记者,这是一家已经停办的神奇报社,当年由建设部城建司和重庆建委联合举办,据说这家报社走出了十几位企业家,最知名的便是吴亚军。

1992年吴亚军和蔡奎结婚。

1993年吴亚军报社辞职后,与蔡奎和市容报报社一起成立重庆佳辰经济发展公司(后更名重庆龙湖企业拓展有限公司)专营装修和建材,伴随着重庆佳辰事业蒸蒸日上和注册资本不断增加的,报社股份不断被稀释,直至1995年吴亚军夫妇收购重庆佳辰的全部股份,堪称“借船出海”。

1995年吴亚军的佳辰公司与中建科公司共同成立重庆中建科置业,后来更名为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随着龙湖在市场上逐步扎稳脚跟初展拳脚,中建科也逐渐稀释股份退出龙湖,最后经过多次转让,龙湖完全成为由吴亚军夫妇控股的公司。

屡次“借船出海”,龙湖地产“背景很硬”的坊间传言或许并非空穴来风。坊间有传闻说龙湖曾得到中共某元老女儿的投资,不知真假。

1997年龙湖开发的首个项目龙湖花园面世,龙湖喊出了“善待你一生”的口号,成为业内佳话。

2001年,龙湖开发首个别墅项目——重庆香樟林,首涉高端住宅业态。

2003年龙湖首个大型商业项目龙湖北城天街开业,开启了龙湖的商业版图。当年龙湖也将总部迁往了北京。

2004年香港置地首次进入重庆时选择和龙湖合作,联合开发大竹林片区,此后龙湖和香港置地多次合作。

2009年底龙湖在港股上市,股价当天上升13%,总市值400亿港元,吴亚军的身家达到274亿元,从而一跃成为中国女首富。

2011年,吴亚军辞任CEO一职,改由“外人”邵明晓接任。2011年,龙湖确立了自持商业战略,平均每年按照销售回款的10%来投资持有物业。

2012年,吴亚军和蔡奎正式离婚,蔡奎分得约15.62亿股龙湖股份,根据当时股价,相当于吴亚军给予蔡奎200亿港元的分手费。为避免龙湖大批股份落在第三方手上,蔡奎签署协议书,将股权交由家族信托管理,未来两人保持一致行动,共同维护家族的企业权益。

2018年,龙湖曾公开承认吴亚军已将手中持有的44%龙湖股权转至女儿蔡馨仪的信托,约合人民币500多亿。资产分派后,吴亚军拥有投票权,女儿拥有收益权,收益权与经营权分离。

2020年龙湖销售2706.1亿元,为公司最高年销售纪录。

2022年10月28日,龙湖集团发布声明,吴亚军因年龄和身体原因,辞去董事和首席执行官等众多职务,将董事会主席一职交棒给年轻的“仕官生”陈序平,只担任集团战略发展顾问。58岁的吴亚军,选择退下来,享受退休生活了。

这一轮市场深度调整,令众多大型民营房企链式暴雷。龙湖境况其实也不容乐观,近期质押了大量天街去贷款。龙湖在重庆也已经很久未拿地了。

龙湖作为渝派房企的骄傲,也是民营房企阵营的一面旗帜,希望龙湖能够一直挺下去。

02

金科&黄红云

黄红云1964年出生于涪陵,20岁在建筑工地当每天5毛钱的学徒工,最终从建筑学徒工成长为行业翘楚。

1980年代创业,黄红云用积累的8000元资金和朋友一起合作,四处招揽小工程,积攒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3年,29岁的黄红云凭借自己在当地建筑行业的名气,应聘到涪陵地区乡镇企业局下属的一家建筑公司,当起了总经理。

1998年,黄红云与合伙人共同成立金科地产,首个项目为五里店金科花园。此后,金科集团又打造了金砂水岸、天籁城等一批高档居住小区,逐步跻身渝派房企头部之列。

2007年,金科开始了全国化布局, 2008年成功进入北京、四川、湖南、江苏等省的21个城市进行房地产开发,开始了快速扩张之路。2010年金科首度突破百亿销售大关。

2011年借壳东源ST实现了上市。上市后,黄红云家族持有ST东源68603万股,其中黄红云夫妇为80亿元,仅次于龙湖吴亚军夫妇,位列重庆富豪榜第二。

2014年黄红云找到徐翔,为减持家族的金科股份,设计了一场操纵股价的大局——通过高送转方案、发布虚假新能源概念、虚假增持消息等,不断诱使股民进场,并在徐翔的巨额资金配合下拉升股价后,黄红云安排黄氏家族套现超过30亿元。徐翔东窗事发后,黄红云被罚款,并被迫于2016年辞去金科股份董事长和其他社会职务,但仍然是金科的实控人。

2016年9月,融创中认购金科股份定增约9.07亿股,占发行后金科股份股本的16.96%,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后,融创中国多次在二级市场举牌增持金科股份,引发了金科控制权争夺战。黄红云通过各种反收购方案比如“毒丸”计划等等始终掌握着企业控制权。

2017年黄红云与妻离婚,但双方签署一致行动人,并以此成功阻挡融创孙宏斌争夺企业控制权。2017年金科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2020年,融创战略放弃收购金科,黄红云拉红星地产车建新入股,融创转让11%的股份给红星集团。2020年金科创下年销售额2233亿元的最高纪录。

2021年7月,陶虹遐发表《致金科全体员工的公开信》,指责黄红云违背两人签订的一致行动人协议,操纵金科集团,免除了她的两个兄弟的职务,并对金科部分员工进行威逼利诱,意图对她的兄弟进行栽赃陷害。宣布不再与黄红云及金科控股保持一致行动关系,独立行使金科大股东的权益,黄红云对金科的控制权再度面临危机。

2022年1月,金科控股、黄红云与公司股东红星家集团、广东弘敏签订《一致行动协议》,该协议有效期为3年。黄红云仍牢牢掌控金科股份。

2022年底金科正式暴雷。

2023年金科正式成立代建业务管理平台开管集团,发力代建业务。2024年焕新发布代建品牌“金建管”。

2024年12月13日,金科发布关于重整最新进展公告显示,冯仑等大佬背景的上海品器联合体已与金科股份及重庆金科正式签署重整投资协议,金科股份将累计获超33亿元的资金支持。黄红云终于要等来了救兵。金科重组投资方案落地之后,金科有望成为本轮房地产行业出险企业中率先脱困重生的上市公司。

与龙湖早早将总部迁往北京不同,金科不仅总部坚守在重庆,深根重庆主城,而且也长期在重庆各大区县布局,曾连续多年占据大重庆市场份额第一,所以金科暴雷对于大重庆住房领域的影响极大。

希望金科能够重组脱困,涅槃重生。

03

华宇&蒋业华

蒋业华1963年生于重庆一个贫困家庭,初中学历,从小半工半读,靠走街串巷做小生意补贴家用。

进入80年代,中学毕业后才17岁的蒋业华就注册了个体商贸经营执照,足迹踏遍全国,从事商业贸易,积攒了第一桶金。

1983年蒋业华进入建筑行业,初期因缺乏经验负债40万元,反而坚定了在房地产领域发展的决心。

1995年,蒋业华与妻子张秀华、亲戚蒋杰共同创立重庆华宇房地产公司。当时蒋杰出资30万元,持股比例9.43%。不过其股份后续转出。

1997年,蒋业华的妻子张秀华去世,其对应的华宇股权转由蒋业华继承。

2006年是蒋业华最辉煌的一年。华宇福源山庄、华宇金沙港湾、华宇林泉雅舍、华宇北国风光、华宇秋水长天及华宇春江花月等数十个楼盘,均在2006年前后修建。2006年胡润百富榜上,蒋业华以16亿个人财富跃居总榜第203位,并成为当年的重庆首富。

华宇此后多年倾向于保守稳健。当龙湖和金科已分别在2009年、2011年完成上市时,华宇的布局还坚守在川渝地区。直到2013年,华宇进入苏州、无锡,才正式开启全国战略。

2013年蒋业华之子蒋宇进入华宇集团,成为公司股东,并担任董事。

2017年,在大势裹挟之下,华宇终于按捺不住,一改早期稳健作风,开始了激进扩张,2017年华宇布局全国战略提速,一口气进入9座城市,包括合肥、沈阳、长沙、武汉、宁波等。并于6月底,24小时内斩获苏浙8块优质土地。

2018年,原龙湖高管周德康加盟华宇,年薪超千万,华宇也立下了2021年销售额破1000亿的目标。2021年华宇实际完成销售额760.4亿元,这也是华宇最高年销售金额纪录。华宇的千亿梦想终究未能实现。

2020年后,蒋宇陆续交出集团股权,卸任董事职位,此后,蒋宇曾担任重庆业如小额贷款工商董事长,后又再卸任。但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及法人代表仍是蒋宇。

2022年8月,信达资产和华宇集团合作接手安徽省内最大烂尾楼群恒大阳光半岛项目,华宇正式开启代建业务。2022年华宇集团还接手了与融创在重庆合作的两个项目股权。

2023年8月,时年60岁的蒋业华卸任了华宇集团董事长一职,也不再担任法人代表,名义上算是退休了。企业元老时年56岁的蒋杰出任董事长。

作为重庆市本土5大房企之一,目前金科、协信、东原均已暴雷,只剩下龙湖和华宇还未公开违约。不过华宇的财务数据并不乐观,旗下多个子公司的商票出现了逾期,旗下多个商业项目也处于停工状态。2024年华宇清仓了重庆农商银行股份,2024年华宇顶格减持齐鲁银行股份共计套现3.01亿元。

但愿华宇能够渡过难关。

04

东原&罗氏兄妹

罗韶宇1967年生于重庆南岸,其妹妹罗韶颖1973年出生。

1997年,曾为长安厂子弟的罗韶宇组建了中奇公司,公司主营防弹运钞车和警用车等特种车,并在该领域迅速崛起。

1998年,罗韶宇联手江苏江动集团组建了重庆东银集团(其中江动集团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5%),打造了东银系,还间接控制了江淮动力。

2000年中奇公司名称变更为迪马股份,2002年迪马股份成为了重庆首家上市民企,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8年罗韶颖从美国留学归来,先后担任国泰证券投资银行部项目主办、华夏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

2004年东银集团下属公司东原地产正式成立,罗韶颖被“安排”回重庆,担任东银集团下属东原地产的总经理助理,专司房地产营销。此后,罗韶颖先后东原集团营销总监、财务分管领导,副董事长最后成为迪马股份董事长兼总裁。

东原开发首个项目为人和的中央美地。之后,东原开发了东原翡翠明珠、东原香山、东原D7、东原1891等诸多项目,逐渐成为重庆头部房企。

2006年,重庆有7名富豪入围福布斯富豪榜,罗韶宇就是其一。

2014年之前,东原集团的发展步伐基本固缩在川渝之地。2014年,东原地产借迪马股份重组整体上市。迪马股份借助公司债、中短期债券及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手段,为东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自此,东原首次走出川渝、先后在武汉和上海拿地开始了全国化征程。

2017年东原将总部整体搬迁至上海。东原的全国化进程加快,在深化布局华东、华中、华西、西南基础上,逐渐向环渤海、广深区域进行拓展。

2018年东原地产以超500亿的销售规模进入国内房企50强之列。2018年表示要在2020年实现千亿销售目标,2020年全口径销售额为602.1亿,这也是东原历年最高的销售额。

2023年推出代建业务“东原睿建”。因2021年-2023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值,2024年迪马股份退市。

据传母公司东银集团花几百亿买煤矿被坑,受母公司拖累以及地产行业巨变的影响,加上内部管理问题,2024年东原暴雷。

2024年5月7日,东银控股宣布和国资重庆市江南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根据该协议,东银控股计划通过司法重整的方式,对其资产、债务、权益和业务进行全面重组。东原地产是否能借此走出困境,无疑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但愿在国资助力下,东原能够迎来新生。

05

协信&吴旭

吴旭1963年出生于渝中区,1984年重庆大学建筑专业毕业,毕业后到重庆建委,先后担任了重庆建筑管理局主任科员、重庆市建筑定额站工程师。

吴旭此后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建筑总公司驻马来西亚项目组工作、重庆国际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副经理、重庆(汕头)实业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重庆富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论学历、论资历,吴旭还渝派房企大佬中都是数得上号的。

1994年吴旭成立协信实业,涉足广告、装饰、驾驶培训等业务板块。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通过买下某合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部分股权获得大量盈利的协信,仿佛看到了房地产暗潮涌动的风口,下定决心进军房地产行业。

1995年,协信开始发展商业地产,当年花大手笔在重庆朝天门打造了首个商业地产项目协信商厦。

2009年,协信开始启动全国扩张战略。这时期,协信星光68、协信星光时代广场相继开业,此后协信又一力打造了协信·阿卡迪亚、协信彩云湖等重庆高端项目。

2011年,协信地产提出要赴港上市,为此协信不惜高负债扩张,在2012年8月到2013年3月,短短半年的时间,协信拿地和签约投资额高达约280亿元,而此时协信的销售额只有90多亿。

2014年是协信的高光年,全年协信销售额破百亿,达到155亿元,排在中国房企第48名。2014年也是协信的转折年,据传吴旭因牵扯华润宋林案而被调查。

2015年协信开始和清华系启迪控股合作打造科技产业城。协信地产又再次定下上市时间表,力争2016年底上市。

2017年协信耗资10亿控股狮头股份企图借壳上市但因实控人股权被冻结而失败,同时由于狮头股份股价暴跌,协信被套牢。

协信迷恋商业地产、产业地产、住宅仅占30%,喜欢短债长投,境况越发危险,开始甩卖资产和引入战投求生。

2017年,协信远创其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的方式引入绿地,协信通过此次股权融资,获取约50亿元资金。

2018年,将重庆大竹林项目大部分股权卖给了融创;2020年1月,协信将重庆哈罗国际60%股权卖给阳光城。

2020年4月,协信再出让51.01%股权引入新加坡地产巨头丰隆集团(即CDL),以获取股权和贷款投资55亿元。后来CDL公开承认这是一笔失败的投资,并公告以1美元的价格出售所持的协信股份。

2021年10月1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北京易禾水星投资有限公司对重庆协信远创实业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

2022年11月19日,重庆五中院依法裁定对协信远创及29家企业进行实质合并重整。2023年3月6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后判决驳回债权人的复议申请,维持重庆五中院作出的发行人等30家企业合并重整裁定。

截至2023年8月16日,共有5115家债权人向协信远创重整管理人申报了债权,申报金额合计928.6亿元,经协信远创重整管理人初步审查确认的债权合计623.78亿元,这也是西南最大的房企破产重整案。

曾是全国房企50强的协信远创,是本轮房企资金危机中最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房企之一。庞大的债务规模和复杂的利益纠纷,协信的破产重整无疑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渝派房企五朵金花中,吴旭的协信,看起来是最困难的一家。

写在文末:

我简单盘点过,重庆本地土生土长的房地产企业,即使不算那些子公司和孙公司,至少也有数百家,能够闯出名堂,其实都不容易。

除了以上五朵金花之外,还有很多知名的渝派房企,有仍在苦苦挣扎的,也有逆势向上的。这个话题,我们还会继续聊。



相关资讯